免費電視的節目成本

【明報專訊】城電投資兩億一進攻免費電視,與無綫亞視的投資相比,明顯差一大截。

兩台單是數碼廣播在器材及技術上的投資,已不止此數。

無綫一年營業額廿六億九,賺六億多,一減就知每年支出要十幾億。亞視試過一年蝕三億幾,平均每日燒掉一百萬,何定鈞班子也被指在不足一年間花了數億,當中包括搬廠與高清器材的更換。

兩億一是否可以改變目前免費電視市場的壟斷現象,言之尚早,但王維基的城電在長途電話服務上挑戰過香港電訊,小子戰勝巨人,香港寬頻也是以小勝大,在寬頻生意上與大財團平起平坐。

電視成本最大的不外幾方面,最先當然是硬件,要有錄影廠有機器,甚至發射設備,城電部分已有,傳送節目是透過寬頻網絡,有線則已是一個全面的收費電視台,轉做免費電視,比城電更簡單。

節目內容方面,新聞及劇集耗資甚大,單是新聞部幾百人一年也要用數億,拍劇有水準的平均要五十到七十萬一集,每日一小時自製劇集,三百六十五日至少要兩億。

劇集拍了可以賣埠,自己播一般只計成本一半到三分一,外購當然便宜很多,但收視較沒保證。

綜藝節目比劇集便宜多,主持費是最貴的,不過主持有平有貴,平的主持吸引力自然低,要靠創意來補償。

體育是收費電視的殺手鐧,免費電視甚少投放太多錢購買體育節目的版權,奧運除外。

節目成本降低不是不可能,必須要有高度創意。

創意其實最平,但本地創作人才不多,投資者寧願把錢放在其他開支,也不願多花在創意之上,這是電視工業欠新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