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片近期無論在聲譽和票房上已開始有起色,希望是全面復蘇的迹象。《阿凡達》已過了億六,證明香港觀眾如果要看電影,是可以製造出一個神話般的數字,只是入場與不入場兩個極端。
港片全是垃圾、爛片的指控,亦漸漸少了,最厲害是電影人反盜版時,與網民對立,指控聲音由網上蔓延至整個社會。
愈來愈多人明白港片不比外國片差,只是在香港看到的外片,都是經發行商引入的較高質電影,外片差過港片的,不計其數。
從那些地方可以反映出來呢?港片陸續在國際影展上揚威,即使拿不到獎,也受重視,證明面對世界市場,仍有一定的競爭力。
要做好港片本地票房,比在外面拿一個獎更難,因為並非所有電影觀眾都賣獎項的帳。
港片沒有好宣傳,有時一部戲上畫到落了也無人知。宣傳差有多個原因,其一是廣告費貴。
在電視賣電影廣告,花幾十萬元其實並無效果,只是讓較多人知道。十多秒的畫面,根本不可能把吸引觀眾的元素放進裏面。
愈來愈少人看報刊,多半在網上看,印刷廣告效力也低了。
無綫投資的兩部電影有不錯的票房,遠勝同期對手,就知傳統電視瘋狂的宣傳,對票房很有用。
網上宣傳不是不好,但上網的多是青少年,批評多,入場少,有可能的,會在網上下載,對票房影響不算很大。
要做出較佳成績,是把平時不入戲院的家庭觀眾扯回戲院,這樣才會有過千萬的收入。
傳媒要同心合力,才可以做好港片的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