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水準受制製作模式

【明報專訊】「2009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第一位是無綫劇集《巾幗梟雄》。電視劇居所有港製節目之首,壓倒經常是冠軍的新聞時事節目,雖非首次,也得來不易。本地劇集製作與收視一樣,八九成是無綫出品,亞視近乎停產,有線、now都沒有拍劇,港台的劇集非以大眾娛樂為主。

港劇曾是亞洲首屈一指的,與港片一樣,不只娛樂本地觀眾,還作大量外銷。

無綫全盛期有一條劇集生產線只負責外銷,像香港電影的賣埠片,香港觀眾未必可以在電視看得到,可見外銷的需求有多大。

亞視劇也威水過,雖然在香港收視遠遜無綫,但外銷市場一度不弱於無綫,尤其武俠和功夫劇。隨着亞視改朝換代,林百欣退出亞視後,劇集產量便愈來愈少。最興旺是賣劇已封了蝕本門,在香港播放近乎不需成本,無綫賺得更厲害,但亞視的製作水準不穩定,結果減產,連自己台的黃金時段也播外購劇。

無綫製作劇集的模式已沿用幾十年,近年在缺乏競爭之下,水準亦漸降低,加上亞洲其他地區劇集急速發展,中、韓、台等地區不只已自給自足,還有供過於求的情况。香港電視製作人才曾被內地、台灣、新加坡等地大量羅致,除改進了這些地方的劇集水準外,還替當地訓練了不少人才。無綫劇集還是以錄影廠多機拍攝的模式,其他地區因獨立製作公司多,已採取像拍電影般的單機實景拍攝,實感更強。

一直有批評指無綫劇水準下降,但觀眾還是邊罵邊看,對收視沒太大影響。《巾幗梟雄》贏得欣賞指數冠軍,希望對無綫台前幕後有鼓勵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