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催眠式宣傳與多贊助

【明報專訊】以一般票房走勢看,如果開畫數字落後兩成多,很難後來居上,但這次《72家租客》卻例外。

開畫日與《花田囍事2010》相差二十萬,到公眾假期便發威,至初一居然領先《花田》一百多萬,筆者大跌眼鏡。

有評論界朋友指無綫電影觀眾比其他電影慢熱,《Laughing Gor之变節》亦有相同情况,可供參考。

又有業內人士指《72家租客》的優勢在贊助多,有很多是包場的,對票房有很大補貼作用。

看過《72家租客》的觀眾都知贊助陣容有幾鼎盛,這是無綫的優勢,其他電影公司很難做得到。

話分兩頭,贊助是需要回報的。贊助商付出贊助費或物資之外,得回的是電影廣告宣傳,另外會有大批贈券。這些贈券,有給顧客購物換取的,也有贊助商分給員工享用的。當然,員工及顧客拿了贈券會否行使,要視乎電影的吸引力。

香港電影淡市多年,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宣傳不足。為何宣傳不足,因為宣傳費太貴,一百幾十萬預算的,只是基本費用,要花三數百萬,才可讓全城人得知。

一部拍一千幾百萬的電影,不可能花幾百萬做宣傳,否則電影費過千萬,也無錢落袋。

數很易計,票房四成多,一點歸片主,一千萬票房只收約四百萬,如果用三百萬做宣傳,只外拷貝費及雜項也差不多要一百萬,即剛打個和。

無綫是香港最強勢的傳媒,《72》自開畫到上畫,花了不少軟硬銷的手法,在電視上大做宣傳,把這些換成真銀,恐怕值幾千萬。

有人相信電視催眠式宣傳力量會把家庭觀眾拉入戲院,也有行內人認為電影與電視是兩個不同媒體,現在多一個可研究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