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樂壇頒獎禮進入尾聲,無線和四大唱片公司的版稅糾紛也進入一個膠著的狀態,看來還要再拖上一些日子。
不過雙方已各自進行部署。四大唱片公司積極為旗下的歌手爭取各種曝光機會,從海外的宣傳活動到和本地其他電子媒體的合作,最受關注的當然是,以粵語接受有線電視和亞視訪問,後者被認為是明顯向無線挑釁,連日來成為傳媒的焦點。
據悉,無線和歌手簽署的合約,主要是規範歌手不能亮相本地的其他電視台(包括接受他們的訪問),不過,由於近年來兩岸的電子媒體和網站的採訪活動日益頻繁,歌手們利用以普通話接受海外傳媒訪問的機會,變相亮相有線(甚至亞視的外購娛樂節目),實行走「法律罅」爭取曝光。由於事涉合約的灰色地帶,無線沒有加以追究。
合約是否公平或壟斷,要視乎實際情況而定,而且是簽約雙方你情我願的行為,我不相信唱片公司的律師沒有研究合約的內容,正如無線也一定經過律師的審閱;只能說,香港免費商營電視市場失衡造成無線的一台獨大,連帶出現許多不公平和壟斷情況,如今將一切矛頭指向無線,似乎有欠公道。
無線近年來的音樂節目比重大為減少,對歌手的倚重程度也不如以往的明顯,幾經改革後的《勁歌金曲》又沒有特別起色,這也是無線今次立場強硬的因由。唱片公司如果一早就開始為旗下歌手籌謀其他曝光機會,並聯合所有唱片公司共同進退,則今次與無線的糾紛將是另一個局面;如今錯失時機,以為可以利用年尾的頒獎禮之前發難,結果剛舉行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雖然沒有四大唱片公司歌手的參與,收視也只是較往年跌了兩點,更使無線不肯輕易讓步,而且正籌備與四大之外的其他唱片公司(特別是英皇和東亞)展開包括音樂節目、主持和電影方面的合作,實行主動出擊。
崔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