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雲愛到死

每個人都在不停地選擇,唯有尋找過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重要;唯有,選擇過的人才會知道幸福或是遺憾!

經歷種種風起雲湧,陳志雲決定回歸18年前的起步點:商業電台。躊躇滿志之餘卻得着另一種深層參透,從生死之間尋覓餘生需要積極努力奮進的命題。

聰明的人珍惜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此之謂真正的志雲大師精神。

陳志雲身邊總是貴人滿滿。

大學畢業後考入政府做公務員,在房屋署的上司是藍鴻震,他曾對志雲如是說;「細路,你咁樣寫文章點出來撈!」於是逐隻字替他改,教他寫。亦師亦友的感情維繫至今,二人仍不時有聯絡。

極光下

2年後離開政府,因為任職影視娛樂事務處認識俞琤,相處投契,二人理念相近,連他也不明白何解會獲邀請過檔。

「當時其實不太捨得離開政府,本來家住京士柏山3000多呎宿舍,去商台返工薪金少了,俞琤見我沒屋住,就用買入價賣了何文田街1600呎舊樓給我,不過好開心搵到自己的『竇口』,眨眼間好像是昨天的事。兩年後,TVB何定鈞搵我,我去俞琤家裏告訴她,她跟我分析那裏環境不同、社會功能不同,去學習一下也好。然後當我面打電話給何定鈞約食早餐,連薪金也幫我出面斟洽爭取。」

當大家以為陳志雲離開TVB的決定與廉政公署案件有關,其實早在08年「離開TVB」這個念頭已經不時盤旋於他的腦海間。

「諗得最多是拍完《冰天動地》之後,去北極之前我先去了一次南極,那次主要在船上過,不會停任何島嶼,船上有好多娛樂,但去北極,在格陵蘭睇北極光那幾晚,唯一的一間酒店甚麼也沒有,夜闌人靜之際就會諗好多嘢。身邊只有北極狗、北極熊,前面就是北極光,我開始問自己:『如果今日是你最後一日,你希望將來在別人的記憶中是一個怎樣的人?下半生想走條怎樣的路?』當時就知道自己要有所轉變,但不知道要做甚麼?然後是《志雲飯局》舞台版,鄭裕玲在台上亦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所以我離開TVB同ICAC案件完全無關,只是覺得人生到某個階段,是應該來一個轉變。正因如此我沒諗過做任何工作而是一心諗住去學習吸收一下新事物,諸如了解新媒體是怎樣一回事!期間不斷有人來搵我合作,但我只想着像初生學子甚麼都看、甚麼都學,所以一直沒去選擇。因為學習過程中我其實幾慚愧,原來有那麼我要識或者認知要比我現在為多的東西,而自己是不知道的!

「之後連方逸華都問過我是否想走,我亦坦承有這個意圖,想諗吓下半生該做甚麼呢!或者事情就像我減肥一樣,要慢慢沉澱,才會有個想法,構思幾年的意念,結果在幾日內就下了決定。每一件事都有它背後的意義,每一個人生階段總會有些東西學到。」

她走了

在高EQ的志雲大師身上,印證成長背景對培養一個人的重要性,因為擁有一個滿滿愛意的家庭,成就陳志雲充滿正能量,豁達通透的性格。

「父母是非常正面的人,遇到任何困難我們都有好多溝通,不會諗埋一面。還有宗教信仰非常重要,感謝上帝給了我一個好家庭,信仰亦令我在困難時有依靠。每一個人在自己生命中一定有些認為比別人大的困難,簡單如考試,次次考第一,今次考第二已經是人生好大的難題。因為信賴上帝,我知道這種安排是有祂的意思和意義,即是說你要放得低,因為福音裏耶穌說:『我將平安留給你們!』所以我們要捉緊這個承諾。」

其實陳志雲人生最不平安的時刻,莫過當年媽媽的離世。

陳媽媽一直患有心臟病,每次都是由獨子陪伴看醫生。87年當時銓敍科(現為公務員事務局)的任關佩英問陳志雲:「香港政府駐倫敦辦事處有個位,你肯去嗎?」

在牛津受訓時,陳志雲已經想在倫敦工作,於是第一時間舉手收拾行李出發。

「當時無諗過媽媽,雖說心臟病痊瘉,但我只一心想着追尋生活上的體驗,那是我在政府部門最鐘意的一份工。去了英國陪不到媽媽覆診,88年她來倫敦陪了我半年,之後每個星期和她通電話,就有一個禮拜,我沒有和她聯絡,90年7月27日早上,我準備出門上班,爸爸打來,說媽媽心臟病發走了!

「我覺得沒有可能的,於是有很大的自責,如果不是自己的堅持,她就會無事囉。如果在她身邊,我會逼她看醫生。原來那天醫生要她入院,老人家扭計,說除非有頭等房才入,結果由中環返尖沙嘴,上了的士就開始心痛,折返養和時已經失救,如果我在香港,她一定救得番!第二種自責是我見不到她最後一面,第三種自責是那星期我沒給她打電話。那份自責是大到完全講不到說話,眼淚不停的流,返到寫字樓老闆不知如何處理我的情緒,唯有叫我立刻回港處理媽媽身後事。」

因為愛

盡快讓媽媽入土為安後,陳志雲又陷入另一種自責。「當晚看電視,有個節目是講葬了的人復活,我又開始諗:『是否葬得媽媽太快?其實佢仲有機會翻生!』現在講來覺得好傻,但當時真的好傷心! 「我是典型的『裙腳仔』,媽媽錫到我燶,以前半夜3點起身讀書,媽媽會起牀陪我。每次考公開試,媽媽先循同一條路搭車作事前考察,看看會否塞車,她好錫我,但不是縱我。考公開試她陪我,帶定午餐盒,知我食完飯要瞓一陣,就陪在身邊等我舒服的瞓,之後叫醒我入試場,不怕遲到,所以入大學那些人都認識我:『嗰個咪由阿媽陪嚟考試嘅陳志雲囉!』我從來不介意人家怎看,不是每個媽媽都有這份精神和時間的。中三前我唸書都是臨急抱佛腳,但見到媽媽為我半夜起牀讀書的辛勞,我跟自己說:由中四開始要個個星期清功課,不能再刻薄她。因為這樣的愛,會令人變得積極,家庭是十分重要的!」

去死吧

近年陳志雲說自己「醉心」宣傳面對死亡的訊息,甚至自喻為「死亡大使」!

「家裏是從來沒有避諱的,媽媽在世時常常說:『我死了之後,你們一定要為我守夜,雖然唔興,但我怕黑口架!仲有我怕人燒,要土葬。』我還笑她:『阿媽,你死咗已經係鬼,大家都係鬼驚乜呀?』相反爸爸無所謂,最緊要不浪費地方不花錢,火化就可以。所以到現在我好支持『善寧會』,還有廖安麗的『生前行動』,我又去幫手,我覺得要講多些,這樣在面對死亡時才不會太害怕,亦可以克服到自責。因為在摯親離世時,尤其沒有心理準備的,會自責好耐才克服得到。

「如果大家一早交代清楚死後想怎樣,等同減輕家人的壓力,好像爸爸的情況,醫生問我還要急救來延續生命,還是到某一階段讓他自然離開,若我們早早講好,家人就知道如何作出決定,你的最後意願令事情變得容易多了。『生前行動』是召集500人的器官捐贈,希望創下健力士紀錄大全,簽好器官捐贈卡,也要讓屋企人知道,既然自己都無用,不如幫助有需要的人啦!」
為了貫徹「死亡大使」的行動,陳志雲還找朋友創作了一首殯儀之歌《無求》,主題是一個離世的人唱給在世的人聽,讓他們釋懷。

「我們這個年紀常常去喪禮,其實我們在離世前應該久不久就做一次類似的儀式,死後朋友的悼詞自己聽不到,所以我們該死前聽聽朋友的悼詞,不用太密,然後檢討自己甚麼做得不夠,否則為何人家提都不提!我知道有一個機構,將一個人慢慢衰老的過程讓年輕人去感受,甚至有一個類似靈堂的地方,放你自己的相上去,讓你感受一下葬禮是怎樣的,非常有意思!因為無常,很多事情都不是必然的,沒有應份,所以我們該常存感恩之心,還有要多講我愛你!」

陳志雲愛到死
他說餘生都會致力宣揚生前面對死亡的重要性,鼓勵每個人都為身後事安排妥當,以免為親友們增添麻煩。
陳志雲愛到死
參觀Microsoft總部,對新媒體有更進一步瞭解。
陳志雲愛到死
在美國參加國際消費電子展時,親自體驗個人3D瀏覽器,獲益良多。
陳志雲愛到死
遊學期間,到美國三藩市的Right Scale參觀學習。


本文鏈接:陳志雲愛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