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雜誌Fortune在1995年以香港之死為封面,預言香港回歸後會失去活力、經濟像一池死水、街上駐滿解放軍、主要官員變成由內地官員擔任,質疑香港作為向世界示範的「一國兩制」概念是否可行…
十年來,香港雖受到亞洲金融風暴、人大釋法、沙士、基本法23條立法及「七一」百萬人上街遊行等事件衝擊,但始終否極泰來,保持原有活力。去年本地人均生產總值上升至歷史新高,達27,100美元,粉碎Fortune雜誌當初的預言,亦向世界展示「一國兩制」的落實。
不過,隨著內地經濟發展,外部局勢出現新的變化,香港過去的優勢似逐漸失去; 經濟上對內地的依賴越來越大,有人甚至憂慮香港正面臨邊緣化的危機。究竟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份,處的是一個甚麼位置?受著甚麼衝擊?而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她的競爭力能否保持?香港人又該怎樣裝備自己,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