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VB演戲演足24年,黎耀祥(祥仔)去年坐正成為視帝,風頭一時無兩。
事業上高峰,家庭同樣美滿,跟記者談及囝囝黎正橋,祥仔流露絲絲愛意:「改名正橋,希望他開開心心,做一條四平八穩的橋樑。」囝囝12歲,踏入青春期,依然跟爸爸保持親密關係,全因為父子有共同興建,架起一條通行無阻心的橋樑。
撰文:張艾渟 圖片:TungStar、被訪者提供
黎耀祥兒子正橋12歲,是不少爸爸眼中的尷尬年齡,不知怎樣與兒子溝通,祥仔則輕鬆的說:「最重要先跟兒子建立話題,以共同興趣去維繫,就可保持良好的溝通。」
一齊睇車煮東西
有其父必有其子,做得兩父子,一定有些相同之處,正橋跟爸爸一樣愛車愛攝影,祥仔就抓緊這一點,化成他跟兒子間的一道橋。
想跟小朋友培養關係,最好有共同興趣,踏出第一步,有共同話題就有第二步,他自然會同你傾偈。碰巧我們都喜歡車,空閒無事做就去行車展,無車展的話就去灣仔車行,無聊的坐上車試試,研究性能,有時又一齊讀車書。
小時候為培養不同興趣,我教他下棋、游泳、踩單車,現在有時間都會一齊踩單車,不一定踩長途,在家附近都很開心,旨在跟他一起享受踩單車的時光。最近他有興趣下廚,我又教他煮東西,他現在懂得煮西蘭花炒雞柳,又烘蒜蓉包,都幾好味道。
最佳私人攝影師
除了愛車,祥仔跟正橋同樣愛攝影,不時見正橋帶同相機撐爸爸場,出席不同公開場合,如此甜蜜,簡直是祥仔的最佳私人攝影師。
作為圈中人,或者很多星級爸媽都不希望子女曝光,但我並不介意他參與我的生活,反正娛樂圈又不是有甚麼特別,出席活動只是爸爸作為演員的正常社交。現在多了出外工作,尤其是周末,我不想留他在家,便着他一起去。他喜歡影相,又可以實地教學教他怎樣影。
早前買了一部Canon相機給他,他經常拿着不放,所以我Blog(網誌)上的照片多是他拍的。簡單如買相機,也成為了一連串親子活動,我先跟他到陳列室研究買甚麼型號,又不時向人家詢問意見,互相交流一番,最後買了相機,我跟太太就順利成章成為他拍攝的男女主角。
專心食飯談心事
藝人多棲發展絕非新事,不過黎耀祥過去廿年一直緊守崗位,演好自己的戲,直至近年憑《巾幗梟雄》「柴九」一角色紅了,才開始多了廣告、出騷、登台。祥仔不以為然的告訴記者,自己不愛應酬,最愛回家吃飯。
完成工作,我就駕車回家,盡量抽時間一家人同枱食飯。吃飯時不會開電視,不讓小朋友養成電視送飯這習慣,靜靜的,習慣了就不覺悶,一家人坐在一起專心吃飯,專心傾訴,聽聽囝囝講自己的事,這是最好的溝通。
香港太多家庭慣了電視送飯,結果飯廳只有電視聲,變成幾個人一起看電視。陪囝囝的時間要用得好,有質素的用,如果你跟囝囝去飲茶食飯,原來自己做自己的事,豈都白費了溝通的機會。
囝囝都12歲了,溝通有沒有困難?
兩個人溝通,有心就可以,不需要限定時間地點,食飯之後可能一起看看電視,或者有時我們會「飲東西」,即以茶代酒談談心事,不過都要視乎小朋友想傾訴甚麼,說到底他現在都大個了。現在還OK的,有時工作時間長,太耐沒有見面,他就會打電話或傳短訊給我,都幾Sweet(甜蜜),不過遲多幾年就未必啦。
父子不是朋友
黎耀祥的兒子正橋性格樂觀,正正體驗了祥仔所說的平常心,「凡事隨緣,不要強求自己,尤其香港商業社會,講成就講賺錢可能令人好大壓力,做人知足就好快樂。」這都是黎媽媽傳授的價值觀。
祥仔跟媽媽較親密,反而跟黎爸爸溝通較少,「爸爸是以前那一代人,都是嚴父,身教為主,啱就啱,錯就要鬧。」新一代父母就會循循善誘,甚至當仔女是朋友,祥仔則不認同,「父子就是父子,怎會是朋友關係,做朋友就一定好?又不是,正確建立父子關係最重要,做朋友囝囝怎會尊重你?」有時候可以跟正橋有商有量,也要教懂他分尊卑,尊重長輩,「他做錯事就要被鬧,是不公平,世界哪有公平?」爸爸跟兒子可以如朋友般互相關懷,互相包容,但也要有尊卑之分,才是良好的父子關係。
平常心助輕鬆發揮
香港是商業都市,充滿競爭,小朋友由小開始就要面對不同競爭,入幼稚園、升小學、選中學、考大學,不斷追求成就,有時會令人透不過氣。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指,有時得失也是預計不了,教導小朋友以平常心面對得失,可令他們成長路更輕鬆:「舉例說,在大型體操比賽,中國選手失手的機會較多,因為中國人重視得失,太介意成就,精神壓力相當大,相反外國選手輕鬆面對,表現會較好。」
以平常心面對,沒有被父母責罵的憂慮,小朋友可更輕鬆,自然可以發揮水準。不過,以平常心面對不代表退縮,「平常心面對,不代表畏縮,如果小朋友太過逃避比賽,那是不健康的,應該正面的激勵他們。」
親密一刻
名人明星夾於事業與家庭中間,抗壓能力特別強。他們與子女相處之道,是言教也是身教,在人生的長河,滴滴是智慧的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