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2011年第6期:TVB交易未到终曲

TVB交易未到终曲

本文见《财经》杂志 2011年第06期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28

《财经》记者 明叔亮

旷日持久的卖盘之后,香港传媒娱乐巨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香港证券交易所代码:0511,下称TVB)终于迎来了新主人。

1月26日,TVB发布公告,大股东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下称邵氏)将拥有的26%的TVB股权出售,买家是德祥企业董事局主席陈国强、HTC董事长王雪红以及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下称普罗维登斯)所组成的财团。

2006年,TVB董事局主席邵逸夫因身体原因入院,开始萌生退意为TVB寻找买家。数年中,香港以及内地豪门有意接盘者众多,陈国强和王雪红的名字从未被提及。

这一交易要到3月31日方能最终完成,对于具体细节,参与收购各方均表示暂时不便多谈。

交易完成后,邵逸夫、方逸华伉俪仍将留任董事局主席和董事总经理,李宝安、陳志雲等TVB管理层也将留任。但是,随着此次股份的转让,极富传奇色彩的邵逸夫时代行将结束。

TVB是否会将迎来崭新的陈国强时代?或是王雪红时代?不乐观的是,单单以资历论,陈国强和王雪红似乎很难让人信服。

陈国强的媒体投资史不堪回首,王雪红可以带来进军新媒体的想象空间,运营媒体却非其擅长。普罗维登斯可以为TVB找到整合全球媒体资源的视野和机会,但对TVB来说,PE注定是过客而非主人。

易凯资本CEO王冉认为,财团中的买家主业均与电视业不相关,他宁愿相信该财团只是接力棒中的一棒,此后可能会再交棒于他人。

TVB仍需等待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传媒产业投资者。此前,买家“港人身份”的限定是横亘于内地以及其他香港以外买家面前最大的禁忌,这限定了TVB投资者的选择范围。但是放眼全港,谁又能堪负邵氏夫妇“托孤”重任?

陈国强盘活了TVB股权转让的局面。在陈氏的主导参与下,王雪红和普罗维登斯,以及其他的潜在投资者得以参与到交易中来,TVB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战略买家。

3月31日前,邵氏基金将会继续出售所持TVB股份中的一部分给独立第三方。谁将成为TVB的新主人?

《财经》杂志 2011年第06期

“六叔托孤”

谈及这一交易,TVB王牌节目《欢乐今宵》和《香港小姐》制作人、原TVB高级制作主任蔡和平感叹,“邵氏时代结束。”话锋一转,蔡和平认为这会是TVB的转机,“电视行业最重要的是创新。试问这十多年无线有什么特别的节目推出?”

邵氏伉俪经历传奇。因在八兄弟中排行第六,邵逸夫常被人称为“六叔”。邵逸夫早年投身電影,其经历近乎是华语電影发展史。上世纪60年代邵逸夫与利孝和共办TVB,1980年,利孝和去世后邵逸夫接掌TVB,并出任董事局主席直至今日。

邵逸夫领导之下,TVB在80年代达到全盛,至今仍在香港无线免费电视市场独领风骚。TVB所开创的低成本、流水线式的经营模式成为华语传媒工业的典范。

当下,香港有两家无线免费电视台——TVB与亚视,TVB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两家的市场份额比是8∶1,甚至9∶1。2010年上半年,TVB旗下的翡翠台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为85%,明珠台黄金时段的平均收视率为74%。

香港之外,TVB在全球总计拥有近30个电视频道,电视节目以及电视剧的影响力更是遍及华人生活圈。旗下TVBS是中国台湾收视率最高的新闻综合频道,并在中国内地华南,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落地。在东南亚、北美和欧洲,TVB也有一定的收视率。

撑持大局近30年,邵逸夫年过期颐,其接班人问题始终未得妥善安排。子女四人中,无人可接掌TVB王朝,将TVB托孤于人便成为年已104岁的邵逸夫的现实选择。承担起选择托孤人选重任的是同样传奇的方逸华。2010年,邵逸夫退居二线,77岁的方逸华一人独力掌握TVB大局,并继续物色买家。

接近方逸华的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方逸华十分勤勉,直至今日仍旧每天一早到TVB办公室,加班至很晚才回家。方逸华治台颇有腕力,过去几年中,TVB业绩赢利下滑,方逸华以铁面削减成本。在去年喧嚣一时的“陳志雲事件”中,方逸华的腕力尤为明显。

此次交易宣布后,陈国强对媒体强调,自己不是一个电视人,不会插手TVB的日常运营,王雪红和普罗维登斯也不会,并大方表示希望邵氏夫妻一路做下去,自己“可以坐享其成”。

邵氏夫妇以如此高龄继续领导TVB,暂时可稳定市场,并示好监管者。但长期而言,方逸华仍需要物色新的领导者使TVB重焕青春。

在邵逸夫、方逸华领导后期,TVB已显露疲态。蔡和平直言,为了避免影响收视率,不少节目墨守成规,制作人员创新空间狭窄。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也批评说,出于资金及收视率的考虑,TVB节目停滞不前。

香港《经济日报》援引原TVB人士的话称,TVB的节目没有新意,“创业与守业不同,新老板入主,希望拿出来的产品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对整个电视行业有正面影响。”

批评者们均寄希望于新股东的进入,能够为TVB带来新的投资,带来新的思维和冲击。而这也正是邵氏夫妇托孤本意。

TVB买盘

众多TVB的买家中,最早进入媒体视线的是TVB非执行董事、其士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亦卿。2006年,就在邵逸夫传有意出售股份之后不久,有报道称周亦卿有意引入上海资本入股TVB。但这一消息在当时即被周亦卿否认。

同样在2006年,媒体曾报道,国内最大的电视传媒CCTV希望收购TVB。知悉情况的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部分CCTV下属公司负责人确曾有意,但CCTV自身的体制几乎没有可能操作此事,而TVB方面也排斥过度“政治化”,竭力避免“CCTVB”之讥。

到了2008年,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对TVB有意,愿出价百亿收购TVB股权。此后,由于国内地产市场形势的急转直下,融资就成为杨国强的难题,这一交易未能继续。与杨国强同时出现的TVB竞购者还包括凯雷、黑石以及贝恩等PE,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收购未能启动。

2010年3月,荣丰控股董事长王征宣布收购亚视股份。在收购亚视之前,王征也曾对TVB股权感兴趣。曾有消息称,王征与方逸华有过密切接触,但熟悉内情的人士予以否认。

市场也曾经风传,恒基系李兆基、李家杰父子曾经有意于TVB股权。当年杨国强牵头的收购案中就有李兆基的参与。接近交易的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Peter(李家杰)尤为热衷,同内地许多富豪谈过,其中就包括马云和郭广昌。”

在2010年中,见诸报道的竞购者还包括李嘉诚、李泽楷父子。香港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李嘉诚主动出面收购TVB的可能性不大,从投资回报而言,投资TVB所带来的回报太低。香港舆论对于财雄势大者染指传媒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李氏也明白其难度。电讯盈科早已明确申请无线电视牌照,李泽楷更无收购TVB的必要。

中国内地最受关注的竞购者是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称SMG)以及旗下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发起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下称CMC)。SMG与CMC收购TVB股权的传闻在最近两年不时出现,始终未得当事人证实。

区区亚视尚能获得各路资本追捧,TVB能够吸引到如此众多的买家并不难理解。分析人士认为,入股TVB在商业方面的考虑并不为重,最主要的考量仍是TVB的媒体影响力,TVB仍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华语传媒,入主TVB可一跃而为新一代华语传媒大亨。此外,借由入股TVB,获得更多的社会影响乃至区域政治砝码也是应有之意。

对于SMG这样的产业资本而言,TVB在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东南亚以及欧美华语生活圈拥有广泛覆盖,入股TVB也可以与之开展更为深入多样的内容合作。

“壳王”陈国强

1月26日的公告中,双方并未披露此次收购的价格。港交所仅披露了该财团所购TVB股份的每股持股成本为55港元,TVB股份市值约为63亿港元。除了TVB股份,邵氏还有土地等资产,此次交易价格总计在90亿港元左右。

陈国强对香港媒体透露,交易资金一半由财团现金支付,一半为银行贷款。台湾女首富王雪红牵线下,台湾的国泰世华等银行组成的银团提供所需的贷款。

王雪红创立的HTC和威盛在电信、IT领域颇具实力,HTC已经是全球第五大手机品牌。2008年,王雪红曾参与当时台湾中国时报集团的竞购,后来中时、中天电视等为旺旺集团蔡衍明所得,后者后来又投资了亚视。

普罗维登斯在媒体方面的投资包括了华纳音乐集团和Yes Network,因为成功投资视频网站Hulu,近年更被内地媒体所熟悉。2008年,普罗维登斯还曾参与竞购电讯盈科分拆HKT Group部分的竞购,最终这一交易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作罢。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在全球范围内与李嘉诚的电信业投资多有关联。

2010年,普罗维登斯联手百度成立视频网站奇艺。在李兆基父子收购TVB股份的传闻当中,一度也曾有消息称普罗维登斯会与李氏父子联手。

王雪红和普罗维登斯入股,对TVB未来发展的益处容易理解。但是,“壳王”陈国强的入局让外界有些不明所以。

既往经历中,陈国强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在资本市场所表演的高超财技。1998年,陈国强曾以5.2亿港元出售德祥国际30%股权给罗兆辉,此后,金融风暴时以3亿港元购回。一年后,陈国强买入金力国际股份,出售时获利1.7亿港元。在陈国强的投资历史中,此类高卖低买的股权交易甚多。

高峰时陈国强一度持有15家上市公司股份。目前,陈国强个人持有德祥企业、德祥地产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

与其他行业的成功投资相比,陈国强的媒体投资经历不堪回首。2000年投资《成报》,2005年投资TVB旗下的付费电视银河电视,均蚀本而归。投资《成报》更被陈国强看做“一生中最失败的投资”。

收购财团中,陈国强占50%的股份,三家将均摊收购资金,即每家15亿港元左右。一次性动用大量现金投资TVB,熟悉陈国强的地产界人士感到非常吃惊,他对《财经》记者分析认为,陈国强可能“有必赢的把握”。

早年,陈国强曾得李嘉诚提携帮助,在“长和系”的几次交易中,陈国强也曾经施以援手。李嘉诚之外,陈国强更与李泽楷等一干富豪过从甚密。交易宣布后,香港媒体多有猜测陈国强为“代客泊车”。

接受香港《东方日报》采访时,陈国强表示,李嘉诚、李泽楷没有参与此次交易,此次投资确系自己个人投资行为,纯粹从生意角度出发,“TVB年年赚钱、回报稳定”。对于此次收购价格,陈国强称,TVB的价格多年未变,“价钱合理”,自己“付得起”。

资深投行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认为,与亚视交易中的黄炳均类似,陈国强作为交易的主导者可以确保监管者放行,而陈国强无意过多参与TVB运营,也给其他产业投资者与PE留下了空间。

仍有挑战

TVB的股权交易应当比王征入股亚视一役顺利得多。但是,TVB的影响力远大于亚视,其股权转让势必会吸引监管者以及舆论更多的注意力。1月28日,《苹果日报》援引匿名分析师的话称,距离交易完成尚有两个多月,他仍将关注是否会出现变数,尤其是这次卖盘会否引起政治风波。

交易双方以及TVB管理层已经数度表明立场,这一交易绝不会影响到TVB的编辑方针和内容选择。但仍有观察人士对这一交易所带来的后续影响表示担心。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教授杜耀明表示,陈国强及王雪红均在内地有大量投资,与内地关系密切,将来或多或少为内地提供更多途径,影响TVB的运作、节目制作,以及新闻取材,或令整个电视台“大陆化”。

香港记协主席麦燕庭表示,TVB易主是一宗足以影响两岸三地言论自由、文化的重要新闻,陈国强应该公布更多细节。资金来源必定影响节目方针,无论港资、台资都想在大陆有所发展,是否会有更和谐的新闻方针,甚至是言论上倾向大陆,值得关注。

接近交易的人士分析认为,外界对于TVB编辑方针变化的担心毫无道理,“这是一个纯粹的商业交易,无论是陈国强、王雪红还是普罗维登斯,做这个交易最终的动机是实现其商业投资目的,对TVB内容施加压力会影响到TVB的商业成功。”

可资参考的是,一些大陆背景的资本和操盘者近年来频繁进出亚视,但是其基本的舆论立场仍然没有改变。

在挑剔地批评买方资本属性时,身处局外的批评者们还没有意识到TVB当前所遭遇的挑战。

2005年,TVB赢利增长已经渐渐放缓。2006年,TVB利润增长仅为1%,2007年利润增长7%。一年之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TVB遭受重创,利润下滑17%,2009年利润再次下滑15%。

2010年上半年,TVB利润转增,但是未改其增长乏力的大势。香港市场已是充分发育的成熟市场,多年以来,亚视与TVB分享既定的市场蛋糕。过去,亚视长期陷于控制权纷争,无力挑战TVB的地位。2010年,王征入主之后,亚视也正在重整旗鼓,欲有所为。

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受理电讯盈科、有线宽频及城市电讯的免费电视牌照申请,新竞争者的涌入也势必带来一定的竞争。更为严峻的是,新生一代更加倾心于互联网媒体,远离电视。

新技术变革、新竞争者涌入、大股东斗志渐渐磨灭,TVB当前的处境一如当年的电讯盈科。作为电讯盈科大股东,李泽楷也曾经筹划多方,计划为电讯盈科引入新的投资者,包括大陆背景的电信运营商,但是监管者、舆论等屡有掣肘,电讯盈科也一再错失机会而沦落至今。

多位常驻香港的投资银行人士认为,如果TVB最终成为坊间笑谈的“CCTVB”,那么其影响力和价值都将缩水,所以无论是投资人,还是TVB现有高层,都会达成共识,即保持言论独立。

如果囿于资本来源而拒绝最适合的产业投资者,TVB终不免于电讯盈科的覆辙。只有在最大范围内选择适合的投资者,才能助TVB稳守香港市场,并择机进入到前景广阔的新媒体以及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当中。

北上之路

2010年,SMG也曾是收购TVB股权的热门人选,报道称SMG会与李泽楷联手实施收购。

TVB若能获得SMG或者CMC的投资,无疑将为其进军内地市场带来帮助。可靠消息证实,包括杨国强、李家杰在内,TVB的竞购者们都曾希望联手SMG总裁黎瑞刚。当年杨国强在决意收购TVB时曾多次与黎瑞刚会面。

杨国强等买家所看重的正是SMG背后所蕴含的“内地故事”。历次关于SMG收购TVB传闻出现,TVB股价均大幅上涨。戏剧性的是,陈国强、王雪红联手收购TVB交易公布后,TVB股价连续多日下跌。多家分析机构出具报告,大陆概念不再,TVB前途不明。

2010年上半年,在TVB总计21亿港元的营业收入中,中国内地市场的收入仅为0.85亿港元,占比不到5%。远不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甚至低于北美市场的收入贡献。

2010年中期报告披露,TVB业已重组了内地的多媒体业务,包括与一新生意伙伴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互联网电视以及IPTV市场。TVB上下并未谈及这一合作者为谁,但是,在内地IPTV领域,SMG旗下的百视通是绝对的领导者。

可靠渠道人士透露,CMC旗下的一家公司已经签下了TVB内容在大陆市场的所有数字版权,包括互联网视频、手机电视、IPTV、数字电视、网吧等版权分销,该公司买断了TVB历史片库及最新影视在大陆地区的所有新媒体销售权益。多家视频网站证实,协助CMC开展销售的正是SMG旗下的发行代理公司“五岸传播”。

SMG与TVB的合作由来已久,十多年前,邵逸夫、方逸华二人即开始支持SMG主办的上海电视节。上海地区拥有TVB“港剧”最大的收视人群,SMG一直是TVB电视内容在内地市场的最大买家,也长年帮助TVB拓展内地其他市场。SMG旗下的本地电视台和东方卫视均采购了大量的TVB电视剧。

2009年,SMG和TVB曾经合拍《摘星之旅》《刁蛮娇妻苏小妹》等电视剧,此前SGM也曾和TVB在内地的关联公司合拍过《历史的天空》等主流正剧。

在门阀观念盛行的香港社会中,邵氏夫妇均与上海有极深的渊源。邵逸夫的父亲一直在上海经商,邵逸夫本人即生于上海,并在上海长大。方逸华亦是出生在上海,至今其仍会说流利的上海话。

接近TVB的人士透露,黎瑞刚与邵逸夫、方逸华关系密切,接触频繁。方逸华看中黎瑞刚的勤奋和能力,TVB高层管理经理、总监等也对黎瑞刚非常认同。既往数年中,熟识TVB上上下下的业内人士除黎瑞刚几乎没有。

作为国内传媒界所仅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传媒行业领军者,黎瑞刚也是传统电视行业中极少的既懂互联网新媒体又懂金融资本运作的管理者。2010年8月,CMC收购了新闻集团下属的星空卫视的控股权,显示了进入更大范围华语传媒市场的野心。TVB在内地、港台以及东南亚,欧美华语生活圈所具有的影响力绝非星空卫视所能企及。

值得关注的是,黎瑞刚筹组的CMC并非一个简单的国有传媒投资公司。这一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下的传媒基金采取合伙制,是一个标准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团队也系在全球范围招募。

CMC合伙人之一的董宋元,曾供职于美林证券、花旗风险投资,在两岸三地的传媒投资领域相当活跃。从本质上说,CMC和普罗维登斯基金是一样的PE股权投资机构。CMC不像国有传媒SMG有诸多政策限制,可以按照市场原则操作投资,这赋予了黎瑞刚、董宋元更多的运作空间。

最近多个国际传媒并购案中,都曾风闻有CMC的参与,CMC也逐渐为国际投资界所认可,其轨迹值得关注。

过去一段时间中,提及TVB的股权交易,CMC一直讳莫如深。1月26日,就在这一交易公布后,当被问及是否会在接下来参与TVB交易时,黎瑞刚同样拒绝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