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監察力﹕陳國強會在無綫搞什麼?
陳國強入主無綫,暫時的公布是高層不變。他與台灣的王雪紅聯手購入無綫,到底會帶來什麼轉變,是近日傳媒關注的問題。陳國強非初次染指娛樂事業,他透過壹傳媒投資電影,由資深電影人王晶掌舵,在科網熱時也搞過東方魅力,傳媒方面則投資過報紙,與無綫合作過收費電視。無綫收費電視一直做得不太好,陳國強陪無綫虧蝕多年,無綫雖然蝕本,但因同時是節目提供者,這邊可以賺回一定的成本,陳國強的一方卻沒有,只能拿錢出來填氹。在人事任命上,無綫收費電視也由無綫話晒事,投資傳媒而無得直接控制,估計陳國強玩得不太開心。
值得一提是無綫收費電視除了少數用戶直接用無綫自家機頂盒,大多數人是經now來接收的,傳聞陳國強與now的老闆李澤楷私交甚篤,now雖在今年會得到免費電視牌照,在某程度上,與無綫有一定的關係。無綫擁有本地百分之九十收視率,任何人入主,也不必要作重大的節目改革。理由是現時已有九成收視,改變的話,還可以贏多少?搞不好會得不償失。不過,筆者認為人事上的變動是少不免。
無綫目前的運作,是系統式的,高層變動對節目影響微乎其微,即使有,也非短期性,要一段日子,遇到一些非系統性的事故才會顯現出來。無綫最強的,是過去數十年建立了一套制度。作為主席的邵逸夫多年來甚少公開面對公眾,在陳志雲接任總經理前,其他的總經理都很低調,主責管理,出來面對大家的,頂多是總監級。由方逸華接掌之後,無綫內部行政其實是有改變的,但無損收視成績。過去總經理的替換,甚至若干部門總監的流失,觀眾在電視熒幕上,完全看不出變化。正因如此,新老闆入主之後,人事轉變的機會,大過節目轉變。人事轉變未必是新班子的要求,在多個免費電視牌照發出之後,電視人才像玩音樂椅般走來走去,是可以預料的。既然人事變遷對收視成績不構成特別大影響,那便可以改變。
陳國強不是初次投資傳媒及娛樂事業,他在這方面興趣頗濃,如果長期擁有無綫,應該不是只想投資賺錢那麼簡單。無綫在過去幾年已大幅縮減成本,錢要賺也賺盡了,只能寄望經濟好轉帶來更大的廣告收益。買無綫不參與管理,只作長期投資賺錢,這說法很難令人信服。無綫若要再賺大錢,不能只靠本地,香港得七百萬人口,作為本地電視台已做得很盡了,再在這個市場上賺香港人的錢,還可以賺多少?
無綫收費電視過去的業績已證實了這點,即使憑HTC老闆王雪紅的能力,在本地擴展手機電視市場,多極也有限。無綫近年節目太過本地化,鞏固本地收視之餘,在外地的影響力卻收縮了,這也與內地及鄰近地區的電視業發展有很大關係。估計陳國強在無綫坐定定之後,一定有一套不一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