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員做奸角易突破

電視劇藝員如果一直紅不起,或半紅不黑,本身有一點演技,認為可以做得比現在好的話,大概應找個機會,演一次大奸角。

香港電視劇還停留在忠奸分明的時代,忠的忠到有點傻戇,奸的奸到出汁,總之忠的幾乎由頭到尾被奸的欺壓,直至大結局。

忠奸分明有個很好的社會功能,就是讓觀眾最後看到令他們咬牙切齒的奸角最後得到報應或痛改前非時,心中得到盡情的快感。觀眾的確進步了,幾十年前看電視劇看見奸人,愈看愈火滾,在街上遇見演奸角的藝員,也會破口大罵,一泄心頭之憤,現在已不會。

今天的電視劇觀眾,早已學懂抽離,連最投入的師奶觀眾也一樣。觀眾看見奸角欺凌主角,依然會替主角不值,也憎恨奸角,但他們分得出藝員是在演戲,在街上遇上藝員,不再是追着罵,是拍手稱讚他們奸得好奸得妙。

這現象也是藝員紛紛轉演奸角的動力。演奸角演得好,會大受歡迎,甚至獲提名最受歡迎藝員。演忠的為何不及演奸的突出?因為做忠的,演法總是收斂一些,而且來來去去都是那些含冤受屈的表情,角色或許討好,但觀眾未必看得很爽。奸角則可以浮誇一點,愈浮誇觀眾愈覺有趣。奸角也常在劇中扮善良,忠的則甚少有扮奸的機會,所以在劇中的表現,常常及不上反派。

如果藝員向來在劇集中演的角色缺乏個性,又或者本身外形也有限制,不妨申請演一個極奸的角色,最好有咁奸得咁奸,必然會有點突破。不要怕做了奸角回不了頭,因為由忠變奸只要成功,再由奸變忠一點不難。

觀眾愛看的是多變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