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明珠原是邵氏龍頭戲院,七十年代開幕時可能是香港首家雙院同堂。但不是迷你型,兩大院分映西片和邵氏片,西片那間曾經擁有全港最大弧型銀幕。
銅鑼灣這兩院後來改裝為只有樓上,銀幕也大,設備革新。不過現已變為只用英文簡寫JP,沒有中文院名了。
邵氏重新製作電影,與無綫電視合拍首部《Laughing Gor之变節》生意不錯,今年初賀歲片《72家租客》更叫座。現在邵氏、無綫與英皇娛樂合拍的暑期新片以《翡翠明珠》為片名,可見邵氏仍然懷舊,不過這是古裝鬧笑片,和戲院無關。
其實古裝鬧笑片在香港早已不再吃香,近年只因內地似乎有市場才紛紛再拍,陸續出現《大內密探靈靈狗》、《家有囍事2009》、《花田囍事2010》、《越光寶盒》而至《唐伯虎點秋香2之四大才子》等,然而愈拍愈濫,還能吸引多少觀眾?
《翡翠明珠》的靈感來自麥炳榮、鳳凰女著名粵劇《鳳閣恩仇未了情》,改得大有不同,說某國公主(蔡卓妍)出嫁番邦,途中與護送將軍(林峯)相戀。公主又出事失憶,與說書人(王祖藍)發生歡喜冤家情緣,將軍則被女強盜(容祖兒)迷戀。總之亂點鴛鴦,構成錯摸愛情動作喜劇。
原劇是金國將領護送南宋郡主回中土,妙在半唐半番。現在此片改成有番無唐,某國公主也是番裝,嫁往「番上番國」,很胡鬧兒戲。幸而導演秦小珍側重女性刁蠻和純情,沒有惡搞低劣臭招,蔡卓妍、林峯、王祖藍、容祖兒都算有笑有情。
可是始終很無厘頭,怎能和荷李活大製作相比?亦無法和內地賣座片《唐山大地震》較量,甚至不及秦小珍與陳慶嘉合導的時裝小製作《人間喜劇》。
看了《翡翠明珠》,我才想到黃百鳴的《花田囍事2010》也是改編《鳳閣恩仇未了情》,還唱出該劇名曲《胡地蠻歌》,但弄得太傻瓜。今次較為多情,然而頭腦簡單。其實1962年《鳳閣恩仇未了情》粵劇舊片玩半唐番更扺死,玩錯摸姻緣更有情趣。
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