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監察力﹕與傳媒互動的「離婚」事件
大家都在關注謝霆鋒與張栢芝的「離婚」事件。筆者想談的不是兩人感情的糾紛,是整個過程中與傳媒的「互動性」。以前傳媒只是單向式報道,一味追訪,遇上類似的藝人家庭糾紛,必然以廿四小時全天候跟蹤。除此以外,傳媒還會走訪不同的相關人物,希望從他們口中「套料」,甚至刻意誇大,讓當事人走出來澄清。今次事件是由傳媒報道張栢芝與陳冠希偶遇的事件開始,很快便在微博上得到證實。
不得不提微博這東西,它已變成藝人的私人傳媒,而且不是單向,是即時互動。微博與傳統的blog不同,它每次只能發一百四十字的短文,也可同時發放圖片與影片。它的短小配合智能手機,就成為藝人的廿四小時隨身媒體。報刊記者不需要四出尋找藝人,他們個人回應可以立刻在微博中看到。不只是當事藝人的個人回應,還有相關人等的反應,一一在微博上得知,再經報刊轉載,成為報道。
傳統傳媒在今次「離婚」事件中亦佔頗重要位置。查小欣在電台的一番說話,首次以第三者身分替謝霆鋒說出一番「公道話」,立即引來極大迴響,除得到其他傳媒引用,還熱爆youtube。查小欣與謝霆鋒家人很熟,她說的話自然很有代表性,還不只於此,在她的「公道話」內,包含了不少旁人不可能知道的資訊,並非一般的評論。查小欣的立場被看成某一方的「官方立場」,令人相信張栢芝與謝霆鋒婚姻關係,並非如早前大家在金像獎中看到的那麼好。於是,所有傳媒便開始「長劇式」追訪身在不同地方拍戲的張栢芝與謝霆鋒,而兩人辦理離婚或箍煲的新聞,幾乎天天都有,當中有不少看得出是刻意誇大,揣測性甚高的,目的不外讓兩位當事人忍不住出來澄清。傳統傳媒的全天候追訪,沒有帶來什麼突破性的報道,頂多是鋒、芝的行蹤。
轉捩點是張栢芝友人發出多次微博指謝霆鋒不盡父親責任,而那數則微博立即被張及其助手轉發被認為屬「官方立場」。微博所言不一定是真,尤其非本人所發,但若果言論發出後,當事人或有代表性的人代其轉發,即表示同意這些說話。一直沉默的謝霆鋒最後透過經理人發出正式聲明,當中「沉痛決定」一詞被解讀成離婚的決定。綜觀這次事件,牽涉到不同的新舊媒體。
站在謝霆鋒一邊的,似乎較多使用傳統傳媒,例如查小欣的電台節目,還有經理人發出的正式聲明,都是先通過電台報刊的。張栢芝一方無論是主動被動,微博相對地佔重要地位。一如以往,傳媒在過程中根本無法直接接觸兩位當事人,他們都是用間接方法透過不同媒體,表達其立場。
像這類的娛樂新聞,公眾不只可以從傳統媒體如電台電視報刊中取得消息,通過微博這類網上平台,甚至可以得到第一時間或更直接的資訊和評論。每個人不只是受眾,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媒體,信息的發放,不只顯示立場,還會影響決定。
郭繾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