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無綫電視) 宣布邵逸夫爵士今早 (1月7日) 離世,深感哀悼。邵爵士是於今晨6時55分於家人陪伴下在家中安祥離世,享年107歲。
無綫電視於1967年成立,邵爵士是創辦公司董事之一。他以無比的精力和視野,帶領無綫電視成為香港最大的電視台和全球中文電視行業中最具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
雖然我們知道終會有這一日,但仍無減我們的傷痛和失落。無綫電視所有人員都會懷念邵爵士,並向邵爵士夫人方逸華女士,和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邵爵士的葬禮將祇供家人出席,追思會的詳情將另行公布。
貴為香港電影及電視大亨的邵逸夫爵士,1907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原名邵仁楞,在八兄妹中邵逸夫排名第六,所以有「六叔」的稱號。他的香港影視王國,包括了邵氏兄弟電影及電視廣有限公司(TVB),在香港的影視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多年來旗下的影、視公司還孕育出如周潤發、梁朝偉、周星馳、劉嘉玲、劉德華等紅遍亞洲至國際的巨星。邵逸夫數十年如一日,對電視業務事事親力親為,由早年的《香港小姐選舉》,到硬撼亞視《百萬富翁》的《一筆out消》,他都參與其中的決策。在二十世紀,邵逸夫憑著創製了逾千部電影,被譽為華人影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每年的新春節目,邵逸夫總會大派利是,多年來邵逸夫對社會捐獻無數,又成立兩個基金發展教育科研,推廣醫療福利及文化藝術。他的貢獻得到各界認同,除了獲得多所大學頒授榮譽學位,1974及1977年,先後得英女王頒授CBE勳銜及冊封為爵士。他又長期捐助內地建設教育、醫療等設施,捐助內地教育事業,累計達到三十億元。
邵逸夫的善舉多次獲得國家領導人讚許,2007年邵逸夫獲國家民政部頒發「中華慈善終身榮譽獎」,是內地對他慈善事業的最高肯定。香港回歸祖國,邵逸夫在過渡期間積極參與回歸事務,先後出任港事顧問,又當上特區籌委會成員,1998年獲頒特區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邵逸夫晚年創辦邵逸夫獎,表揚在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數學方面有超卓成就的科學家,這個被譽為東方的諾貝爾獎。
邵逸夫出身富家,但本身亦有一套成功之道,包括勤奮苦幹、知人善任及數口夠精。屬電影天才的他過去辛勤苦學,經過不斷努力下,他對於電影的剪接、攝影、編劇及導演等,皆無不精通,這對其事業發展深有幫助。邵逸夫對於年輕一代,曾提出這樣的忠告:「現在的年輕人心很高,學問也很深,但是不能夠吃苦,是一大缺憾。」
邵逸夫生平
1907年 11月19日出生於浙江寧波,家中排行第六,故有「六叔」之稱
1925年 畢業於上海青年會中學,同年邵家兄弟成立天一影片
1926年 在南洋協助三哥邵仁枚打理天一的電影業務,並建立發行及放映網絡
1932年 日軍侵華,天一影片於香港另起爐灶。同年與原配黃美珍在新加坡結婚,並誕下兩子兩女
1934年 邵氏兄弟率領天一基本部隊,開始在港拍片邀請粵劇名伶薛覺先合作,拍攝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
1938年 天一改名南洋影片公司
1950年 南洋影片易名邵氏父子公司,屬下南洋片場亦改為邵氏製片廠
1955年 邵氏粵語片組成立
1957年 邵逸夫接掌製片事務
1958年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任總裁,同年在清水灣買地籌建邵氏影城
1967年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無綫電視)成立
1969年 紅顏知己方逸華入主邵氏,翌年與鄒文懷結束賓主關係,邵氏從此式微
1973年 成立香港邵氏基金會,資助醫院、教育機構、設立獎學金及師資培訓等
1974年 獲英女皇頒授CBE勳銜
1977年 獲英女皇冊封Knight Bachelor爵士勳銜
1980年 成為無綫最大股東,並擔任董事局主席
1985年 邵氏大裁員,基本停產。
1987年 邵逸夫太太黃美珍於美國病逝,享年85歲
1990年 中國科學院將發現的一顆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1991年 美國三藩市為表揚邵逸夫的貢獻,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
1997年 邵逸夫與方逸華於美國拉斯維加斯共諧連理
1998年 獲頒發大紫荊勳章
2001年 邵逸夫與方逸華成立電影動力有限公司
2002年 設立「邵逸夫獎」,以表揚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三方面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
2003年 與中國星合作投資11億港元,於將軍澳工業村興建「香港電影城」
2011年 以9億元將無綫出售予陳國強
2014年 1月7日逝世,享年107歲
邵逸夫爵士遺體被送到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無綫行政主席梁乃鵬經早上到醫療了解,他稱六叔安詳離世,當時家人陪伴在側,目前要等六叔在海外的親友來港,才能定出喪禮細節。
梁乃鵬稱,無綫開台46年後「有今時今日嘅地位,都係多得邵逸夫嘅英明領導。」他讚許邵逸夫對無綫貢獻非常大,全公司對他的離開都感到非常哀痛,無綫今晚《星期二檔案》將播放特備節目悼念邵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