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外對話】
羊城晚報記者 王正昱 實習生 吳瓊
因為長著一張“古裝臉”,馬浚偉是TVB演員里演古裝戲最多的男演員。在目前每晚8時半熱播的《蒲松齡》里,他又出演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
該劇在世界杯期間播出,肩負搶收視的重任。馬浚偉說自己已完成了TVB給予的任務,《蒲松齡》平均收視接近30點,“這還是在每晚七點半有球賽的情況下,而之前的《飛女正傳》、《掌上明珠》都只有25點左右”。對于有觀眾指責他演的《蒲松齡》更像是一部“家庭劇”,馬浚偉回應:“這不是一部人物傳記片,只是一部供人消遣的電視劇,觀眾喜歡就好。”
【談角色】
“我和清朝畫像里的蒲松齡長得很像”
羊城晚報:在演《蒲松齡》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
馬浚偉:我之前對于蒲松齡本人的了解不多。開拍前三個月,我買了很多關于蒲松齡個人介紹的書,還重新看了一些關于《聊齋》的影視作品。監制梁材遠還找了蒲松齡的生平故事以及后來的批評家的一些評論給我看,對我幫助很大。另外,他們還給我看了蒲松齡的畫像。
羊城晚報:據說有人覺得你和蒲松齡長得像?
馬浚偉:(笑)經常有粉絲拿一些清朝人的畫像給我看,說我像清朝的某人,建議我去演。清朝那個時代的畫像里,人物都是小眼睛、單眼皮、鼻子直直的、臉長長的,那不就和我很像嗎?當我看到蒲松齡的畫像時,我也有這樣的感覺。
羊城晚報:因為這個原因,監制才找你演蒲松齡?
馬浚偉: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有這方面的考慮吧。我是TVB演古裝戲演得最多的男演員,唐朝也好、明朝也好、清朝也好,我基本都演過了。我有這么一張“復古的臉”,可能一要拍古裝戲,監制就會想到我吧。我挺喜歡演古裝戲的,能有這么好的機會去塑造一個個非凡的歷史人物,讓我很有滿足感。
【談爭議】
“這只是電視劇,是供人消遣的消費品”
羊城晚報:這是你第一次演年齡跨度很大的角色嗎?
馬浚偉:可能大家有點誤解,這部戲主要講的是蒲松齡20歲到35歲左右那段時間的人生經歷。在最后結局的部分,我才會有一個60多歲的造型,那個時候的蒲松齡隱居在深山里寫《聊齋志異》。老齡段的戲份并不多,難度也不大。
羊城晚報:有觀眾質疑這部劇不像是蒲松齡的傳記,更像是一部家庭倫理劇,對此你怎么看?
馬浚偉:現在的劇情才演到一半,下結論為時過早,但我也必須承認,這不是一部完全忠實于歷史的人物傳記片。它的筆墨主要用在蒲松齡寫《聊齋志異》之前,告訴大家他為什么會去寫《聊齋志異》,是對蒲松齡人品的一個展現。蒲松齡少年不得志,近70歲才考取功名,那些我們都知道,但他的日常生活幾乎是一片空白。而編劇在這方面下了工夫,按照電視劇的規律“編”了一些情節來豐富蒲松齡這個人物。這不是紀錄片,只是電視劇,是供人消遣的消費品。
羊城晚報:蒲松齡寫《聊齋志異》主要是為了隱喻當時的社會,但劇中的蒲松齡卻真的有一段人狐三角戀,你覺得這樣的安排合理嗎?
馬浚偉:還是套用剛才的答案,我們只是在拍電視劇。陳法拉飾演的小狐在幼年時被蒲松齡的父親救過,長大后她想報恩,于是千方百計地陪伴在蒲松齡身邊,而那個時候蒲松齡已經和鍾嘉欣飾演的柳心如成親了……到了后面,陳錦鴻飾演的捕快高喆因為嫉妒蒲松齡而搶走了柳心如,還利用小狐來陷害他,做了很多壞事———就像《聊齋志異》里講的,妖不一定就比人壞。
羊城晚報:有觀眾說劇情和陳嘉上導演的《畫皮》頗為相似?
馬浚偉:有那個感覺在里面,也是一個男人在愛著一個女人的同時又愛上了一個狐妖。《畫皮》我看過,很喜歡,我想TVB的編劇有所參考吧,但我覺得不管是《畫皮》還是《蒲松齡》,大家都是在參考《聊齋志異》。TVB早在20多年前就拍過《畫皮》的故事,也是講人與狐妖的故事,我覺得我們現在這樣做完全沒有問題。
羊城晚報:怎樣評價鍾嘉欣和陳法拉?
馬浚偉:她們兩個都是我的好妹妹,都叫我哥哥。鍾嘉欣是比較內斂的人,她給我的感覺就像韓劇《大長今》里的“長今”,感覺很容易被欺負,讓人有保護她的欲望。陳法拉呢,很活潑的女孩子,說話比較直接。她們倆的性格也在演技上體現出來,比如鍾嘉欣演戲就很“收”,陳法拉就放得很開,不管是傷心、生氣,都表現得很“張”。如果她們倆能互相綜合一下,會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談收視】
“對抗世界杯,我們一定不能輸”
羊城晚報:這次TVB把《蒲松齡》的播出時間定在了世界杯期間,你不擔心收視率?
馬浚偉:我都習慣了,世界杯也好、長假也好,都會上我的戲。比如去年的《老友狗狗》,從圣誕檔播到除夕檔,大家都在放假;還有2002年的《洛神》,也是在世界杯期間播出。不過還好,《老友狗狗》的平均收視率在31點,暫時在今年的劇集里收視率排第二;現在的《蒲松齡》,上一周最高有31點,平均28點,這還是在每晚七點半有球賽的情況下,成績算不錯了。你看之前的《飛女正傳》、《掌上明珠》,平均都只是25點左右。我就像足球賽里的守門員,沒有辜負公司和觀眾,把收視率穩住了。小馬盡力了!
羊城晚報:因為你是TVB的“福將”,所以才把你的作品拿來抵抗世界杯?
馬浚偉:制作人有提前和我說過播出時間,因為他們擔心我會不開心。但我不會,只要他們對我是真的有信心。從前幾天開始,晚上七點半的世界杯比賽沒有了,我們的收視也跟著漲到了33點。我相信成績會越來越好,大家都為這部戲付出了很多,觀眾應該能看到我們的努力。對抗世界杯,我們一定不能輸!
羊城晚報:說到付出,聽說你演這部戲時差點弄瞎了眼睛?
馬浚偉:當時拍一場我躺在床上的戲,我的頭部正上方吊著一盞燭燈。可能是拍得太久的原因,蠟燭都燒化了,燭臺承受不住翻了,融化的蠟燭一下子全倒在了我的右眼上。還好我當時閉著眼睛,只感覺到眼球很燙,不過眼皮都被蠟給封住了。后來別人用牙簽一點一點幫我把蠟清除掉,眼睛沒事,但的確很驚險。
“ 蒲松齡”真的上演人狐戀
TVB熱播劇《蒲松齡》被批“ 太杜撰”
本周重頭戲·《蒲松齡》 本周重頭戲·《蒲松齡》 本周重頭戲·《蒲松齡》 本周重頭戲·《蒲松齡》 本周重頭戲·《蒲松齡》 本周重頭戲·《蒲松齡》
羊城晚報記者 王正昱
關于《聊齋志異》的影視作品,市面上多如牛毛,諸如《畫皮》一類的經典故事更是信手拈來;但關于作者蒲松齡本人,影視作品中卻少有涉及。此番TVB推出一部《蒲松齡》,卻招來觀眾不少詬病。如劇中的蒲松齡竟然出身富裕,儼然一副公子哥派頭;他寫《聊齋志異》,竟然是因為自己的撞“鬼”經歷;最不可思議的是,歷史上家有賢妻的蒲松齡,在劇中竟然和自己筆下的聊齋人物一樣,惹上了一段“人狐三角戀”。
觀眾點評
杜撰成分太多
自從6月7日《蒲松齡》開播后,原本平靜的蒲松齡網絡貼吧頓時被一眾TVB粉絲占據,使得貼吧“原住民”不得不發帖聲明:“這是中國作家蒲松齡貼吧,不是談電視劇的地方,請不要混淆視聽。”不難看出,了解蒲松齡的讀者,很自然地就會將歷史和電視劇劃分開來。有讀者評論稱:“完全看不出這部劇和蒲松齡有什么關系,感覺這基本上是另一個不痛不癢的聊齋故事。”這樣的觀點得到不少觀眾的認同。
而在劇集粉絲的眼里,歷史上的蒲松齡是什么樣的人,并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有觀眾稱:“蒲松齡到底在歷史上有怎樣的經歷,我們誰也不清楚,就算是歷史,也會有傳說的成分,為什么就不能允許影視作品杜撰一下呢?”這種觀點似乎與劇中飾演蒲松齡的馬浚偉不謀而合,他認為:“這是電視劇,不是紀錄片。”不過還是有較真的觀眾提醒道:“可以杜撰,但也不至于杜撰出一個風流公子,外加狐妖這樣的荒誕情節吧,希望人物劇還是盡可能地尊重歷史。”
出身
歷史描述:家境沒落
劇情演繹:出身富裕
蒲松齡生于明崇禎十三年,山東淄川(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于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總而言之,蒲松齡的一生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為了溫飽需挖空心思。他有兩個哥哥,但嫂子都是非常潑辣的人,以至于家庭矛盾重重。
劇情演繹:出身富裕
電視劇中,蒲松齡出身于山東濟南的一個富戶,蒲家在當地是赫赫有名的年畫世家,其出品的年畫更深受皇上喜愛,御賜牌匾“蒲家年畫”。蒲松齡出生時母親難產,他不哭不動,就要夭折了,而蒲槃救回的白狐貍精令狐小翠(陳法拉飾)讓瓦片凌空落地,松齡“哇”一聲哭了起來,奇跡般生還,并為蒲家帶來好運,父親對他更是寵愛有加。蒲松齡自小與動物有緣,似聽得懂動物話語,能與烏龜做朋友。劇中的蒲松齡有一個頗有心計、以卑鄙手段爭奪家產的堂哥蒲柏齡(陳展鵬飾)和被柏齡所利用、頭腦簡單的舅舅(江榮暉飾),嫂子和舅媽也非常潑辣。唯一的同父異母弟弟鶴齡(莫凱謙飾)自小多病,蒲松齡非常疼愛他。
聊齋
歷史描述:有感而發
劇情演繹:親身經歷
蒲松齡的家鄉淄川離齊國故都臨淄數十里,有很多優美的民間傳說。蒲松齡5歲的時候,改朝換代,滿清入關,在揚州屠城,在山東鎮壓農民起義,也產生了很多稀奇事,這些都對他后來創作《聊齋志異》產生影響。蒲松齡在做私塾教師時,就開始寫《聊齋志異》。其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71歲時才破例補為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借《聊齋志異》抒發心情,從而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大眾的需求。
劇情演繹:親身經歷
電視劇中,雖然劇情還沒進展到蒲松齡寫《聊齋志異》的部分,但在預告片中已道出:“人間無義,鬼狐有情,原來人比鬼狐更可怕,歷盡災劫的蒲松齡,《聊齋》里面所記載的有多少是他自己的故事呢?”由此可見,電視劇《蒲松齡》中,蒲松齡的寫作動機并不只是“有感而發”,更多是靠劇中所描述的“親身經歷”將他帶到“聊齋”的世界。
從第一集開始,蒲松齡就要經歷被兄弟出賣、被貪官陷害遭逢家庭變故、好友反目、戀人改嫁等痛苦,甚至被迫跳崖身亡,幸得狐貍精小翠相救才得以復生。經歷了種種劇變后,蒲松齡不禁對人性失望,認為人有時比狐鬼更加可怕,于是棄官退隱,寄情寫作,終寫成《聊齋志異》。
愛情
歷史描述:家有賢妻
劇情演繹:人狐相戀
蒲松齡的妻子劉氏是離蒲家莊二十多里的道口村一位鄉村秀才的女兒。相傳劉氏為人十分賢惠,對公婆盡孝道,對丈夫很體貼,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勤勞紡線、織布、搓麻線,落下了胳膊疼的毛病。據史料記載,在這個貧寒的儒素之家,平時是難得見到魚和肉的,偶爾因為招待客人買一點肉,劉氏也要留給外出教書回來的丈夫,所以常常是留到最后就不能吃了。劉氏和蒲松齡一起生活了五十六年,她去世的時候,蒲松齡非常傷心。
蒲松齡一生寫了不少著作,除《聊齋志異》之外還有《聊齋俚曲》以及詩、文、詞和許多雜著,共有160多萬字。但在精神層面上,他無法與妻子劉氏進行交流。因此有人提出這樣一種說法:在蒲松齡和妻子劉氏的婚姻關系之外,他還有一個如夫人叫做陳淑卿,但這種說法并不能得到證實。
劇情演繹:人狐相戀
在劇中,蒲松齡有兩條感情線,一邊是善良率真的柳心如(鍾嘉欣飾),另一邊則是天性單純的狐仙小翠(陳法拉飾)。按照劇情的演繹,蒲松齡的這段“人狐三角戀”,對他往后的《聊齋》寫作有著很大的觸動。在本周的劇情中,這段“人狐三角戀”開始顯山露水,從蒲松齡的臺詞“鏡中月,水中花,情愛又怎么會抓得住呢”,似乎可以預見這兩段感情都不會有好結果。
鏈接
關于《聊齋志異》的影視作品
《聊齋電視系列片》
主演:李媛媛、張麗玲、陳紅、何晴、瞿穎、徐少華
年份:1986年
地區:內地
簡介:作為內地首次大規模拍攝《聊齋志異》的作品,這組系列片里不乏名角,但最后留給觀眾的除了內心的恐怖,還有之后內地“聊齋”影視作品里揮之不去的“嗚嗚嗚”聲,這幾乎成了內地“聊齋”片的標志。
《倩女幽魂》系列
主演:張國榮、梁朝偉、王祖賢、張學友、午馬
年份:1986年-1991年
地區:香港
簡介:電影《倩女幽魂》改編自《聊齋志異》中的一節“聶小倩”。原著中寧采臣與小倩的愛情并沒有詳細的描寫,兩人之間也沒有什么曲折復雜有趣的試探過程。但在影片《倩女幽魂》中,兩人的愛情傳奇則被演繹得蕩氣回腸,愛情戰勝了人鬼界限,更像是一部“人鬼情未了”。
《畫皮之陰陽法王》
主演:洪金寶、林正英、劉洵、午馬、王祖賢、鄭少秋
年份:1993年
地區:香港
簡介:在影片中,王祖賢所演的女鬼已經不再是個害人的大反派,反而成了楚楚可憐的受害者。片中的王祖賢被外界評價為一個“會走路的花瓶”,而這發生在王祖賢成功扮演了《倩女幽魂》中的聶小倩之后,因此不得不說是劇本出了問題。《畫皮之陰陽法王》于1993年9月在香港公映,6天收入31萬港元,排名當年117位。在這段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日子里,它和當年票房榜首的《唐伯虎點秋香》差了不止十倍。
TVB版《聊齋1》、《聊齋2》
主演:羅嘉良、錢小豪、梁小冰、陳浩民、呂頌賢
年份:1996年、1998年
地區:香港
簡介:在TVB推出的這兩部“聊齋”作品中,幾乎完全沿用了《聊齋志異》的結構,每部都由不同的幾個小故事組合而成。
《百集聊齋》
之《人鬼情緣》(聶小倩)
主演:劉敏濤、劉奕君、王輝、張子健
年份:1998年
地區: 內地
簡介:與港片《倩女幽魂》劇情雷同,內地版干脆將劇名改做《人鬼情緣》,主打這段“人狐戀”。但港版電影中的唯美、空靈風格,在這部電視劇里卻難覓蹤影,甚至很少有觀眾知道內地曾拍攝過這樣一部電視劇。
《聊齋志異》
主演:黃曉明、林志穎、胡歌、李冰冰、江華、楊冪、楊丞琳
年份:2005年
地區:內地
簡介:在這部齊聚了當紅明星的系列劇《聊齋志異》中,一共包含了《小倩》、《陸判》、《畫皮》等7個《聊齋志異》里的故事,雖然劇情還是那些老劇情,但不再像1986版《聊齋電視系列片》那樣恐怖。在畫面的呈現上,與以前加點干冰就是人間仙境的畫面效果相比,電腦三維制作技術的運用,使得該劇更具觀賞性。
《畫皮》
主演:甄子丹、陳坤、周迅、趙薇、孫儷、戚玉武
年份:2008年
地區:內地
簡介:電影《畫皮》取材自《聊齋志異》的同名故事,但情節完全顛覆了原著,之前好色、腐朽、懦弱的王生不僅變得忠貞不渝、有情有義,甚至連“書生”身份也變了,成了一個久經沙場、武功不俗的都尉武將。片中所有人都圍繞一個“愛”字團團轉,當中有人人戀、人妖戀、妖妖戀、三角戀等。影片在中國內地取得了超過2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