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或需競爭才進步

要求無綫進步的人,多半認為這些年來無綫不思進取,在缺乏競爭的環境下,只知縮減成本,沒有開創什麼新的節目。

一些所謂新構思的節目,很多時可以在其他地區的電視台中看見其原型,並非完全是本地原創。

不拘泥於原創,如果是類似的節目,中、台及其他鄰近地區,相近的節目比無綫出現得快。

過去無綫購買外國節目版權製作較少,近年也多了,原因恐怕是投放在創作上的資源愈來愈少。

香港電視市場全盛時代,雖然都是一台獨大,但很清楚是創作人才帶領着電視工業前進。

強勁的創作力擴大了本地製作市場,不止服務香港觀眾,還包括世界每個角落的華人。

現在這些市場已被中、台節目瓜分,衛星頻道及網上電視的出現,令以前外銷節目的生意受到威脅。

無綫已集中服務香港主流觀眾,這批觀眾也漸漸老化,對創新要求不高,解釋了為何收視企穩,劇集主角也以中年藝員為主。

過去無綫只得一中一英兩條頻道,主力頻道是翡翠台,為了遷就大部分觀眾,尤其年長或師奶型的,節目以劇集為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理所當然,但數碼化多出了幾條頻道,按理應有足夠空間再擴展。但至目前為止,仍未見無綫有長遠而創新的節目策略。

競爭大的內地電視市場,近年進步很快,雖然受到政府的諸多管制,依然左衝右突,不斷製作出以前從未見過而甚有話題性的新類型節目。

以多元化來看,無綫現時真的已落後於人,可能需要將來有新競爭才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