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監察力﹕香港娛樂事業落後了!

有留意香港娛樂事業發展的,都會感覺到我們的歌影視已落後了。香港這片小地方,在歌影視多方面,曾經是鄰近地區之冠,為什麼弄到今日落後於人?未談失敗,先看我們為何以前會成功。拜自由與不干預所賜,香港當年是同區之中,享有較高創作自由的地方,日本雖然也很自由,但受語文及只重本國市場的局限,在娛樂文化上有領導性,擴展性反未及香港。香港只有幾百萬人口,任何工業也必須有外銷,歌影視產品亦然,單靠本地市場,還要對抗外地娛樂產品,不可能生存。

成也自由,敗也自由,本地娛樂產業過去沒受政府半點幫忙而興旺,但其他地區急起直追的同時,卻有自己的政府在資助及保護政策上全力支持,香港的敗退是理所當然的。歌影視產品外地市場失利,要回本地穩守,十分困難。一來只有幾百萬人的小市場,養活不了成本已暴漲的娛樂產品,二來沒有任何保護機制,在自由市場中自生自滅,怎會不衰敗?!

香港政府說推動創意產業,又成立電影發展基金,成效「有目共睹」。事實證明,推動創意產業的人不只沒創意,甚至連創意為何物也弄不清,有些連「本地」與「內地」也混淆,可笑之極。但娛樂工業多是報喜不報憂的,行內普遍清楚,今天本地歌手不可能靠賣唱片維生,但仍要向外宣稱唱片銷量驕人。港產電影不是與內地合拍的,成本不可能高於六百萬,而且還有虧蝕風險。同是七十元一票,荷李活大片成本數億以上,觀眾的選擇是怎樣,大家心裏清楚。

電視今天依然是無綫一台獨大,節目以龜速進步。一個以創意為主的行業,投放在創作上的資源少得可憐,難怪香港電視節目不是十年如一日,便是與其他地方的幾年前節目如孖生兄弟。沒競爭真的沒進步,政府打算不理會亞視死活,加發幾個免費電視牌,引入競爭,可惜搞了多年,至今仍未發牌。由發牌至這些「新牌仔」發力起步,又要一段時間。時間不過是其中一個問題,香港得幾百萬人,觀眾是固定的數目,多了幾個電視台,不見得多了很多廣告收入。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幾間免費電視台,不會投放數以十億的資金來與無綫對撼,所以不敢有太大期望。創作人才凋零,因為缺乏實戰機會,難以培養。未來多了免費電視台,自然會創造多了就業機會,但頂多是把現有的電視專才攤薄,再吸引一群有熱情卻沒經驗的新人入行,要改變現狀並不容易。

網絡電視的發展,香港肯定落後。內地市場大,傳統電視管制太大,反而造就了網絡電視的生存空間。不少內地視頻網站早期以侵權產品起家,網羅了全世界的影視產品,比傳統電視節目不知精彩多少倍。在網上建立了一定的觀眾群,這些視頻網漸漸正規化,減少侵權,不只購買正式版權,還投資製作自己的產品,正式上市。對影視產業來說,他們提供了新的資金,但香港沒有這方面的發展。目前最受歡迎的香港網站,不過是一些討論區,本地視頻網不成氣候,政府對互聯網亦只想加強規管,未想過在創意和發展上提供任何幫助。

再下去,只會繼續落於人。想推動創意產業,需要有創意的方法。